很多人喜歡從技術分析、型態學、多空力道分析開始建構自己的交易策略,學
技術分析的優點是容易上手,可以很清楚知道目前股價對應的技術分析是強是弱,也可以很簡單的判斷過去的所有型態出現位置,但95%的人基本上都還是賠錢的狀態,不外乎就是幾種原因:
1. 不停損 或 太晚停損
2. 賺少少就跑,無法抱一大波
3. 每檔股票對型態適應性不同
4. 每個人對型態的觀點不同
5. 交易頻率太高、看的週期太短
而市面上的老師為什麼愛教這種方法,因為事後諸葛的空間很大,但實際在操作時,圖型只畫了一半,根本判別不出來,卻手忙腳亂,分不出當下型態是什麼,或是有些人怕賠錢,停損定很窄,容易被掃到停損,失去信心。
我曾經模擬過幾位市面上的老師的策略,部分老師確實對於型態學有很嚴謹的定義,所以可以進行程式回測,包含V轉、W底、甚至收斂旗型,我都曾回測過,但是根據我回測與研究的結果,發現一件事,這些老師的策略都無法獲利。
主要是因為 我發現 大部分市面上所教學的型態學都只是半桶水,老師都只教了一半,不包含嚴謹的定義與系統
我認為良好的型態系統應該包括以下系統規則:
1. 停損停利規則
2. 明確定義的進場規則
3. 部位控管方式
談到量能濾鏡,我認為在型態學的基礎上,必須搭配 ”量能濾鏡”才能有效交易,所謂的量能濾鏡就是將原本型態學的進出場,透過量能轉換,得到一個新的進出場頻譜,而這種方法目前實驗起來是最有獲利能力的形態學策略。